金华市2023年度建筑工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日期:2024-01-16 15:06:07 来源:​市建设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92号)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报送建筑工程质量形势分析报告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对2023年度全市工程质量管理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的基本情况

2023年度在建项目共2197个,其中房屋建筑工程1966个,建筑总面积达8486.51万平方米;市政221个,工程造价为146.11亿元;轨道交通工程10个,工程造价22.42亿元。

2023年度办理施工许可的项目1669个,其中房屋建筑工程1476个,建筑面积4930.61万平方米;市政工程183个,工程造价为95.54亿元;轨道交通工程10个,工程造价22.42亿元。

2023年度共竣工验收1578个项目,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1578个。竣工验收的项目中房屋建筑工程1392个,建筑面积4449.97万平方米;市政工程186个,工程造价为46.94亿元。

二、工程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37号部令),要求全面督促各方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行为,加强政府监管,回应社会关切,为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023年度我市工程质量总体情况良好,稳中有进,创县级以上优质工程192个,其中创市级优质工程82个,钱江杯项目18个,国家优质工程奖2个。

1.开展建筑工程监督执法检查。对工程日常监督检查20019次,专项检查282次,发现质量安全隐患58866项,签发整改通知单9567份,签发停工通知单1398份,通报违法违规典型案例170起。

2.开展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抽测。不定期对钢筋、砖、加气砌块等主要材料抽检,混凝土实体强度抽测构件数16026个,有144个未达到设计强度值;钢筋保护层抽测构件数14045个,其中292个不合格;空间几何尺寸抽测构件数9307个,其中103个不合格。

3.开展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和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全面落实《金华市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技术控制措施》,提高住宅全装饰工程质量。2023年度共有405个在建住宅工程项目,建筑面积38628073.82㎡。已通过验收的住宅工程项目176个,建筑面积16302395.06㎡,已通过分户竣工验收的住宅工程项目177个,建筑面积16385497.61㎡,分户验收率100.57%,监督抽测户数3285户,占比2.46%,合格率99.7%。

4.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投诉情况。2023年度全市共接受和处理投诉1148起。其中,地基与主体结构方面,混凝土强度投诉13起,钢筋露筋、爆灰9起,沉降问题投诉5起,主要材料、设备、构配件质量8起,其他问题23起;使用功能方面,渗漏投诉488起,空鼓裂缝投诉262起,空间尺寸投诉12起,外墙饰面层脱落29起,水电安装类52起,装饰装修质量投诉162起,其他问题79起;未按图施工6起。

三、工程建设质量存在主要问题

1.原材料方面。一是砂石料含泥量大,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容易产生裂缝。二是混凝土配合比管理缺乏系统性,工艺控制单上的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的信息不一致,原材料货源地变更后未同步调整配合比等问题。三是装修等原材料档次低配问题比较突出。装修材料虽然按照合同要求采购,但是档次低配问题突出,与消费者预期的装修效果相差甚远。同样的装修单价下,全装修住宅很难达到消费者预期,易引发矛盾。

2.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方面。主要原材料的进场报验管理不严格,现场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落实,质量技术交底完全流于形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关键节点(如梁柱节点核心区等)的振捣不到位、养护周期不足,部分项目存在现场随意掺水的行为,试件的制作、养护等不符合要求,模板拆除时间仅考虑混凝土强度,而未综合考虑模板拆除后结构承受的施工荷载和连续支模的楼层间荷载分配的影响。

多数实体质量通病及外观质量缺陷还与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有关,如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砂浆饱满度严重不足、竖向灰缝控制不到位;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后浇带处理不当,穿墙螺杆洞封堵不到位,厨卫穿板套管防水封堵不严;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水保护层施工保护不当等都是易引发质量通病的原因。

近年来检查也反映出施工队伍后期为赶工期,装修质量粗糙,对全装修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较低(多数房产项目质量控制目标仅为合格)。相关验收前,卫生间的蓄水试验、屋面外墙淋水试验未严格按程序全数落实到位,为后期住宅交付以后埋下渗漏隐患。

3.人员方面。建筑工人(劳务人员)作为工程建设过程的重要力量,其相对落后的技能水平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升级的建筑链工业化和产业化的需求。目前,建筑工人整体偏中年化、呈老龄化、低学历和技能水平等特点。从上半年建筑产业工人调研中发现,在1000份调查问卷中,建筑工人40周岁及以上人员占比近80%,其中50周岁及以上人员占比近三分之一。建筑产业工人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每个项目中的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近80%。钢筋工、木工等技术工种由于取消行业准入门槛后,一些建筑工人仅通过数天的培训就能成为“钢筋师傅”、“砌筑能手”。培育良好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目前产业化升级道路上难度较大的一环。

监理单位人员资格和配备不符合要求,部分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配备不足,监理人员到岗率不高,或在岗不作为,履职不到位,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落实。原材料进场未按要求抽检,隐蔽工程、重要节点和工序未落实旁站制度,未认真开展平行检验工作,质量验收环节把关流于形式。监理单位在日常管理中“重安全轻质量”,监理日志、下发的监理通知单等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远少于安全的内容。目前,我市的监理市场存在收费低,市场价格低于其他地市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监理单位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诱发其与施工企业产生利益勾结,衍生出“签字监理”。另外上位法的缺失,在日常监管中对监理单位履职情况的处理,无论是证据固定还是处罚上都较为困难,无法通过行政手段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四、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的实施意见》相关内容,压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制,完善住宅工程质量与市场监管联动机制,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履行质量保修责任,切实保障商品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住宅工程质量。针对目前商品混凝土企业和施工单位之间的质量扯皮现象,拟探索建立原材料供应商和施工一体化等新机制。

对群众反映突出的住宅工程质量问题,我局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总结质量通病,根据目前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结合投诉热点问题配合市局修改完善《金华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预防控制措施》等规范性文件,抓好从设计、施工、材料、管理等环节的专项治理技术措施,并积极组织开展推广应用,督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认真贯彻落实。

强化提升市场和现场联动机制,出台相关质量管控文件,强化源头、前端治理,在工程招投标、设计等环节进行质量管控。同时,大力推行优质优价机制,切实将两场联动运用好、实行好。试点工程质量缺陷险在建设项目中的投保使用,助力工程质量提升。

2.加强原材料治理。我局将加大对预拌混凝土等原材料质量抽查频次,按照每季度至少全覆盖一次、通报一次的检查频率,营造加强对预拌混凝土质量的监管氛围,切实让商砼企业感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坚决打击劣质产品的决心,从而倒逼商砼企业认清形势,自觉加强产品质量生产水平。

加大对在建项目原材料抽测及实体检测的频率,对在建项目进行全覆盖,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覆盖。重点环节(部位)在参建主体见证取样及实体检测的基础上,通过双随机现场抽样及检测的方式,对原材料及结构实体质量进行验证式执法。严厉打击检测公司出具虚假报告、不实报告的行为。

加大对预拌混凝土用砂抽检不合格及混凝土外加剂抽检不合格的曝光力度,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等进行三色考核,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列入“慎用名单”,并在信息化系统上进行实时曝光。通过专项检查,加大混凝土企业以及试验室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使用不合格原材料、构配件等降低工程质量的行为;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标养室条件不合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不落实等行为进行依规依法处罚。

3.加强过程管理。深入贯彻住建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加强闭水试验、外墙淋水试验、厨房蓄水试验等重点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防水、保温等材料以次充好的违法违规行为,试行推广“举牌验收制度”,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隐蔽工程实施举牌验收,将举牌验收影像记录作为验收资料管理,作为工程验收的必要条件,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进一步加强主体结构施工进度控制,现浇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周期不得低于规范标准要求,不宜少于7天/层,有加快施工进度行为必须进行科学评估,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确保各个工序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

加强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履职,通过信用评价、专项检查等,督促监理单位在关键工序和部位开展现场监督,重点关注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抽检和见证取样送检,过程验收的技术资料抽查工作。

完善建设施工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贯彻落实好《金华市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联动管理试行办法》等4项制度,要将资质、诚信等管理成果,积极运用到建筑市场管理中,让守信者占领市场,失信者淘汰出局。

4.加强信息化管理。当前,我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任务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凸显。充分运用数字化提升监管效能,消除原有的监管盲区,实现精准监管,切实提升建筑施工领域质量安全本质水平。